作者:上师大附属嘉定高中更新时间:2023-08-28 08:43点击量:0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2023学年课程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课程方案实施工作,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府办〔 2021〕4号)》及《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课程实施方案》基础上,特制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二)学校课程管理机构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与深入推进,学校建立健全课程组织机构,建立课程领导小组,明确人员的分工与职责,拟定相关权限和运行规则。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校情,规划学校课程建设的实施框架,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指导相关部门有序有效开展工作,从理念及实践上引领、指导课程实施与管理工作。
本学年起,学校组织架构有调整,学校课程管理部门相应略作调整,具体如下:
序号 | 名 称 | 成员 | 职责 |
1 | 课程领导小组 | 校长、分管副校长 | 根据校情,具体决策、规划学校课程建设总体方向;从理念上引领、指导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
2 | 课程研发小组 | 教育管理部、学生工作部、专家资源 | 围绕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特色课程的研发,主要包括 1.规划学校课程框架结构、课时配比和课程开发方案;2.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方案 3.制定学校课程评价方案;4.制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
3 | 教育管理部 | 主任、副主任 | 对学校制定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落实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教学的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专题教研组织工作;指导教研组、教师选准教科研课题,并予以阶段性的专业辅导;认真组织、修改、编辑教师教学反思和专题科研论文;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考核,并提供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数据。 |
4 | 年级组 | 年级主任 | 随时关注本年级课程实施的质量,及时与年级组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年级组课程教学情况;每次大型考试后做好本年级质量分析,召开好年级组质量分析会。 |
5 | 教研组 | 教研组长 | 清晰本学科组现状,能组织组内教师围绕“师道教育”特色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实施及优化;围绕学校龙头课题,确定每学期本组教科研专题,认真组织好各次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密切关注、积极引导组员专业发展;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本组情况,积极参与教育管理部工作商讨,献计献策;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对组员进行教学常规考核。 |
6 | 备课组 | 备课组长 | 认真策划、积极落实备课组学期工作计划,找准备课组发展抓手;团结组员,发挥组员优势,配合教研组长做好专题教科研活动,做好每学期备课组教学研讨的组织工作;组织组员相互听课,经常性进行集体备课,即时研讨;浓厚组内教研氛围,助力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 |
7 | 教 师 | 全 体 | 教师明确自身在课程实施中的职责,积极打磨丰富“师道教育”特色课程背景下的“一师一课程”;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学校课程建设献计献策;做好做精课程实施的常规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 |
(三)2022学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与不足
对照2022年度学校制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2023学年课程计划的设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课程育人的功能。
1.学校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严格按照市教委和嘉定区教育局各项文件精神和规定,规范实施,总体情况良好。
2.不足之处:
(1)国家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需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如:合理设置分层教学,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
(2)“双新”实施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强教研,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深耕大单元教学,依托“大单元学历案”实践逆向设计,凸显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而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
(3)在学校特色创建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将体现“师道教育”特色的要素融入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
(4)在学校特色创建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完善“师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建设,令各类课程目标对应“师道教育”特色培养目标。在选修课程中,设计和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水平还需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需提高。
(5)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校能通过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但对于课程质量评价,对于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比较还不够客观、有效。
二、课程建设
(一)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贯彻教育综合改革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时代的要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以师道教育特色课程为主线,基本构建起为学生人格和才力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提供足够时空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师道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国家课程设置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满足打好学生共同基础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课程。校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构建通识培育、综合素养培育和实践培育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师道教育”特色深度融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
在国家课程实施中探索教育的内容、环境、方法和目标中融入师道教育要素:内容中挖掘各学科知识传承和发展历程中体现师者指导、引领学生的故事或学科代表人物关于教育的观点、论述等;环境上,通过规范教学礼仪,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展现专业能力,树立教师敬业负责形象,为学生种下“情系教育”的种子;方法上,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指引方向、搭建支架、提供资源,推动进程,推动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提倡学生“教授他人”、做“小先生”;目标中,围绕“道、德、仁、艺”素养培育,体现对价值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往、信息获取和处理、演绎表达、创新思维等与“为师”相适应的能力的培育;
在校本(选修)课程中,通过“世承讲坛”通识课程、“师道教育”素养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的实施,落实学校“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特色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涵养学生教育情怀:
“师道教育”素养课程中,包含师道教育特色选修课程的六大课程群,即礼(明德修身 人文传承)课程群、乐(审美品鉴 艺术表达)课程群、射(健体自强 心灵成长)课程群、御(精技强能 术法实践)课程群、书(博文哲思 言书表达)课程群、数(科理探究 创新思维)课程群,构建丰富的人文、艺术、科创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其中,包含开设与“为师”有关的技能课程,如仪态、写作、演讲、书法、思维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反思能力,满足“适教”、“乐教”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同时也拟开设师范专业的先修课程,打通大-中一体化培养,满足生涯目标坚定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特色实践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担任学生活动的策划、展示、服务、宣传等工作,以凸显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如组织参加“爱心暑托班”等社会实践点的助教、看护与陪伴。同时,依托师范院校以及孔庙、书院等中国传统教育资源共建一批校外“师道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活动。
图:学校“师道教育”课程体系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举措
基于“双新”实施,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社会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结合“师道教育”特色,围绕特色培养目标,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倡导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以及课程教学的能力。
三、2023学年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课程设置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
类型 | 科目(学分) | 年级 | 说明 | ||||||||||||
高一上 | 高一下 | 高二上 | 高二下 | 高三上 | 高三下 | ||||||||||
国家课程 | 语文(8+6) | 3 | 3 | 3 | 3 | 2 | / | ||||||||
数学(8+6) | 3 | 3 | 3 | 3 | 2 | / | |||||||||
外语(英语或日语)(6+8) | 3 | 3 | 3 | 3 | 2 | / | |||||||||
思想政治(6+6) | 2 | / | 2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高一:全部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 | ||
历史(4+6) | 1 | / | 1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
地理(4+6) | 1 | / | 1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
物理(6+6) | 2 | / | 2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
化学(4+6) | 1 | / | 1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
生物学(4+6) | 1 | / | 1 | / | 1 | 2 | 1 | 2 | / | 2 | / | / | |||
技术(6+1) | 信息技术(3+1) | 2 | 2 | / | / | / | / | 在信息技术必修外安排跨学科学习1学分。 | |||||||
通用技术(3) | 1.5 | 1.5 | / | / | / | / | 高一每周一课时,一学年36课时;另大众工业学校安排高一每学期一次集中学习,每次3天共27课时,一学年共54课时。 | ||||||||
体育与健康(18) | 3 | 3 | 3 | 3 | 3 | 3 | |||||||||
艺术(音乐、美术)(6) | 1 | 1 | 1 | 1 | / | / | 艺术剩余学分为兴趣专长学习,不计入周课时总量。 | ||||||||
综合实践活动(8) | 研究性学习(6) | 3 | 3 | / | 在高一、高二各完成1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 | ||||||||||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2) | 2 | 集中安排或分散安排。 | |||||||||||||
劳动(6) | 志愿服务(2) | 2 | 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60学时。 | ||||||||||||
其他(4) | 4 | 安排校本劳动课程。 | |||||||||||||
校本课程 | 学科拓展、提高课程(54) | 语 | 1 | 1 | 2 | 2 | 2 | 2 | |||||||
数 | 1 | 1 | 2 | 2 | 2 | 2 | |||||||||
外 | 1 | 1 | 2 | 2 | 2 | 2 | |||||||||
政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高二、高三:政、物、化、史、地、生选必科目中的三科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 | ||
物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
化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
史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
地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
生 | / | / | / | / | / | 2 | / | 2 | / | 1 | / | 3 | |||
师道教育通识课程——世承讲坛(3) | 1 | 1 | 1 | 在班团活动(专题教育)中统筹安排,每月2课时。 | |||||||||||
师道教育特色选修课程(8) | 2 | 2 | 2 | 2 | / | / | 开展项目学习,突出跨学科知识应用。 | ||||||||
班(团)活动、专题教育(6) | 1 | 1 | 1 | 1 | 1 | 1 | 落实专题教育五大主题内容:安全与防范、法律与道德、民族与文化、环境与健康、综合与实践。 | ||||||||
其他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1) | 1 | / | / | / | / | / | 在思想政治学科辅导中统筹安排。 | |||||||
心理健康(1) | 0.5 | 0.5 | / | / | / | / | 每2周1节心理健康课。 | ||||||||
学科辅导(42) | 语 | / | / | / | / | 3 | 5 | 开展分层教学及个性化答疑,计入周课时总量,高一政、物、化、史、地、生必修科目全部计入周课时总量,高三政、物、化、史、地、生选必科目中的三科课时计入周课时总量。 | |||||||
数 | / | / | / | / | 3 | 5 | |||||||||
外 | / | / | / | / | 3 | 5 | |||||||||
政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物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化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史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地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生 | 1 | / | 1 | / | / | / | / | / | / | 1 | / | 1 | |||
体锻活动(6+6)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高一高二:一节安排为体育专项,计入周课时总量,一节安排在课后,不计入周课时总量。 | ||||
课后时段 | 语 | 1 | 1 | / | / | 1 | 1 | 个性化安排答疑辅导、体锻或自习,不计入周课时总量。 | |||||||
数 | 1 | 1 | / | / | 1 | 1 | |||||||||
外 | 2 | 2 | 1 | 1 | 2 | 2 | |||||||||
政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物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化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史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地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生 | / | / | / | / | 1 | / | 1 | / | / | 1 | / | 1 | |||
体锻 | 1 | 1 | 1 | 1 | / | / | |||||||||
社团活动 | 1.5 | 1.5 | 1.5 | 1.5 | / | / | |||||||||
自习 | 6 | 6 | 6 | 6 | 5 | 5 | |||||||||
晨(午)会 | 每天15分钟 | ||||||||||||||
午休 | 每天30分钟 | ||||||||||||||
广播操、眼保健操 | 每天30+10分钟 | ||||||||||||||
周课时数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二)学校一日活动安排
作息时间表可能会受疫情影响而做相应调整。
说明:
1、学校一日活动安排严格按照市教委规定,8:00以后开展集体活动,对于一日两操及每天一小时左右的体锻活动的规定严格执行。
2、每周一、三下午的第八节课是选修课程(师道教育素养课程)时间,由本校教师、上师大外派老师或是外聘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参与。
3、各年级每天安排15分钟的午会;每周在午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政治形势教育;每月在思想政治课内安排1节课进行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每月在校班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政策报告会。
4、在班会课上进行禁毒教育、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反邪教教育。
5、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54号)的要求,开设好各类专题教育,确保相应的课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我校高一每周安排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教。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
四、学校课程的实施
(一)国家课程(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1、学科课程的实施: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我校制定的《教师教育教学执行效果考核奖励方案》进行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实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在三个不同年段中。课程实施过程要加强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考试与个别辅导各流程,保障课程教学环节的流畅性。
2、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结合师道教育特色选修课程的开展,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提交一份质量较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定,促成每个学生拥有真实、有意义、有质量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坚持自主性原则,自主选题、自主择师、自行组合、自订计划、自做记录、自我评价。
3、体育课程实施:因我校是体育专项化试点学校,故认真落实“四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2课时、体育课1课时、体育活动2次,每天安排课间操(广播操或课间跑,30分钟)1次、眼保健操2次,不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时和体育活动课时,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体育与健康课程4课时采取“2+1+1”排课模式,即将2节40分钟的体育课合并为一节80分钟的专项大课,同时每周开设1节体能训练课。我校是是羽毛球、足球、乒乓、射箭、水上运动等项目的市级传统项目学校,我们积极发挥体育项目教学优势,丰富高一高二学生的体育专项课,并在校本课程的师道教育素养课程中开设体锻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4、艺术课程实施:深化艺术课程建设,国家课程根据区域统一安排,开设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师道教育素养课程中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为在艺术领域有兴趣特长和专业志趣的学生提供选择性修习机会。除此之外,学校每学年举行校园艺术节,每学期开展校外高雅艺术观赏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5、劳动课程实施:深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整合校内外与劳动有关的课程和活动资源,融合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定位于师道教育特色课程开发,充实师道教育素养课程,以“道、德、仁、艺”素养培育为目标,开设“世承讲坛”通识课程、“师道教育”素养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使学生内外兼修,提升综合素养,厚植教育情怀,实现为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确定既能体现时代特征,适合学生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又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
1、教师基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素养培养目标,围绕“礼乐射御书数”开发、设计特色课程,对所开发的课程要有细致的规划,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做好开课计划,制定科目纲要,课程实施计划;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分析,优化课程设计;利用业余时间整合自编各类资源,从而形成相对成熟的校本读物,推进课程建设。
2、由于本课程系走班学习,规范课程管理,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走班管理制度,严格考勤统计,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严肃性。
3、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考察,评定。认真作好评价,考核,并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记录;点名表、教案、学生考核成绩单等资料上交归档。
4、注重课程总结、反思,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听课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展示、交流、研讨,进行科学总结和分析,根据课程价值及发展空间,评估下一学年的开设情况。
五、学校课程的评价
学校坚持推进科学的课程质量观及评价观,在评价的价值导向上关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师生在课程教学中体验到的真实状态。一方面通过评价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特长及偏好进行有效指导。
各类课程活动的评价要点:
评价类别 | 具体要求 |
课程评价 | 除学科成绩评定外,还应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①突出发展。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不重在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 ②注重过程。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衍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③强调自评。课程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与再进步。 |
项目化、研究性学习评价 | 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①学习态度。包括承担与落实课题研究任务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勤及校内外组织纪律性等。 ②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团结互助、礼貌待人、严于律己、善待批评等方面表现,以及对组员能否团结合作、与外界能否和谐沟通,跟老师能否密切配合等。 ③学习效果。指对课程预期目标的落实情况,对修正完善研究方案的贡献,研究过程中各项材料的撰写质量与数量,对研究成果的表述水平,获奖和有关证书记录,参加研究性学习报告真实性第三方认证情况等。 |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 实践活动课程无法用量化成绩对学生加以评定,所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相结合,更关注评价目的的发展性,对学生每项活动的参与、表现以成长档案形式加以记录;更关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
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授课的要求:
对于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
①加强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价。深入课堂,推门听课,随机听取教学情况,每学期实施“组内公开课”,教师一人上课,其他教师都可来听课。
②每学期定期检查和抽查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情况。
③每次重要考试后进行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和总结,能够起到对教师阶段教学的评价作用。
对于选修课程:
①教师有体现教学过程的相关资料,包括科目纲要、进度、教案与总结。
②教师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要求。
③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资料等。
此外,每学期还通过学生问卷,从学生视角了解各类课程实施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以学定教,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各类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六、课程资源与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教学副校长领衔,教育管理部主负责、学校各部门、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全员参与的课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2、制度保障
有效落实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
3、资金保障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新”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以项目引领,自主开发“师道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对愿意做、做得好、有成效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并投入专项资金、聘请专家帮助老师进一步完善课程打磨,以丰富学校课程建设,保障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2023年8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docx
学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金沙路168号
copyright©2017 上师大附属嘉定高中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4774号